首页 > 冰箱频道 > 新闻 > 正文

冰箱国外品牌喊涨 国内品牌依然一片“跳楼价”

.2005-02-16 .作者: .编辑:liuhaiyan
导语:
  日前,西门子对外披露,从2005年1月起,西门子家电产品全线涨价3%~5%,西门子冰箱平均将上涨54元~250元不等;此前松下电器也透露,松下2005年的冰箱价格将上调。与外资品牌近乎作秀般的高调涨价不同,国内冰箱巨头大多表示没有明确涨价计划,科龙等更是表示,原材价的压力对企业影响不大,科龙品牌的产品不会涨价海尔也透露没有涨价的打算,二、三线品牌更不敢轻言涨价。

  国外厂家抢先诉苦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国内冰箱市场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如钢材、铜、铝、塑料等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钢价指数长时间在高位盘旋,使家电制造企业不断承受着严峻的成本考验,在一定程度上逼迫惯于打价格牌的家电品牌重新审视自己,将涨价计划列入议事日程。

  跟家电行业的惯用套路是如此的相似,这一次抢先诉苦的依然是国外品牌,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木元哲表示,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如果松下冰箱的价格维持原来的价位,可能将冰箱事业继续下去都成了难题。现在不仅钢材涨价,冰箱用的隔热材料价格也在上涨,冰箱再不涨价将很难应对原材料的涨价。

  西门子家电中国区销售总经理吴建科也明确指出,从2005年1月起,西门子家电产品全线涨价3%~5%,而冰箱将是主要的涨价对象。

  国内厂家无动于衷

  尽管市场一片“涨声”,但国内一线冰箱品牌海尔、科龙、美的、新飞等似乎与涨价毫无关系,走进国美、苏宁,目之所及依然是一片“跳楼价”;“如果条件允许,将不排除有调整价格的可能”,这是国内冰箱巨头们2004年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现实情况表明,这仅仅是外交辞令的表达方式,科龙更是明确表示企业自身可以消化原材料涨价的压力,而与科龙持相同观点的国内厂商不在少数。

  国美电器企划部黎忠和指出,家电的基础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但是由于厂家之间、商家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家电的零售价很难涨得起来,有些厂商之所以要放出涨价的风声,就是让消费者形成一个心理反差:什么都在涨价,家电说要涨要涨,结果不但没有涨,反而降了下来。

  目前冰箱行业整体成本不断攀升,上下产业链压力日渐增大,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冰箱市场格局将会面临系列的变动,而涨价将可能成为新一轮变动的导火线。

  据统计,我国冰箱业的年产能高达2500万台,而国内市场年容量却不足1000万台,加上出口的550万台,仍有高达1000万台的产能无法消化,市场压力之大显而易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原材料上涨,家电的零售价不涨反降也正是因为竞争激烈。某家电经理更是直言:“中国家电市场有它的特殊性,它不仅在乎你在市场的高潮中赚了多少钱,更在乎的是你在市场低潮中能挨得了多久,别人死了而你剩下,那么你就是成功的。”

  记者点评

  合理未必能执行

  成本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涨价的蜜糖是充满诱惑的,看似必然的涨价,不少厂家却唯恐避之不急,所谓的涨价宣言也往往流于形式。在家电业降价成为惯性的年代里,不少业内人士更倾向于把此间冰箱界飘忽着的涨价声看成是一种营销手段。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扬,从那时起,涨价声就时有出现。但海尔、格林柯尔、美的、TCL、新飞(丰隆)、海信等巨头相互牵制,不敢轻言涨价,而外资品牌因各自市场份额不大,产品局限性较强,也兴不起风浪,因此就只能形成“只闻涨声不见涨价”的怪现象,再说,国美们接不接受还是一个问题。

  合理的未必就合法,合理的也未必就行得通,西门子、松下等外资品牌大多盘踞高端市场,这一层次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另外,外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解读和应变能力相对较弱。涨价,外资品牌更有理由,因为它们更无奈。

  有专家指出,由于家电市场上主流产品竞争激烈,价格较为透明,因此厂家如要化解成本压力,通过研发新产品实现变相涨价相对来说更容易被接受。

  战战兢兢、患得患失,是时下冰箱企业调高价格的最好写照,而更多的厂商则是采取谨慎的观望态度,同时暗中积蓄力量,可进可退。所谓的价格联盟已经被不止一次地证明是不堪一击的。集体涨价不现实,少数降价不被接受,在市场格局基本稳定,材料成本正常上涨的情况下,2005年冰箱企业利润率仍将下降,但冰箱价格集体上涨可能性很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