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冰箱频道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家电能效骗补已成行业潜规则:监管欠缺所致

.2012-10-25 .作者:中国网 .编辑:
导语: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自国家施行家电能效等级制度以来,由于不同能效等级的产品价格差距较大,使得很多企业试图以虚标能效等级骗取国家补贴来进行牟利。可以说家电能效骗补已成为该行业的潜规则。而国家监管部门日前正在加大抽查力度,严惩存假企业。

  能效虚标、骗补现象普遍

  自国家施行家电能效等级制度以来,家电能效虚标问题便一直备受消费者和业内人士的关注。类似同型号、同功率空调,出现不同能效等级的情况频繁发生。一位家电卖场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因为国家采用的是抽查方式,普通消费者也难以区分,所以导致一些厂商私下更换标识卡的现象屡有发生。

  “就是能效标识作假呗!以前听说过,好像是网上那种骗人得多。所以我现在购买家电都选择卖场,能够详细咨询,出了问题也知道找谁。”一位正在选购冰箱的李先生表示。针对能效虚标的问题,记者在朝阳区某家电卖场随机采访了数位消费者。结果只有少数消费者知道,更多消费者表示对能效虚标情况并不了解。

  据记者了解,国家先后分批次对不同家电进行推广能效标识,不仅在业内广泛推广开来,伴随着阶梯电价的试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逐渐开始关注家电产品的能耗。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能效标准无疑便成了市场惟一的评定标准。一时间,网上到处都是家电能效标识的交易信息。

  记者通过上网查询发现,目前淘宝网上关于能效标识出售的信息已全部下架,已看不到有关能效标识的出售信息。与8月记者查询时发现的几十条出售信息相比有明显好转。不过对于那些已经出售的能效标识,业内专家分析,目前很有可能已经流入市场中,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仍需要谨慎。

  相比那些假冒的能效标识卡来说,能效虚标则显得防不胜防。一些企业在申报时,往往采用以额定功率代替实际功率来计算产品的能耗指标,使得产品的能效等级比实际要高,导致购买这类产品的消费者多花了冤枉钱。

  随着国家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节能惠民工程”,对能效等级在一二级的高效节能家电产品进行补助,骗取国家补贴现象也逐渐蔓延开来。此前有媒体披露市场上在售产品和国家“节能惠民”推广目录产品信息对比发现很多产品的实际能效指标为1.4左右,而在目录中却均超过1.7。原因就在于1.7恰恰是享受补贴和不享受补贴的重要分界线。

  家电产业研究专家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能效虚标”在业界已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中投顾问家电行业研究员任敏琪看来,国家对能效标识的标准还尚未完善,一些商家打擦边球,对节能程度相差不大的家电进行差别标价,欺骗消费者,这种行为将降低消费者对节能家电的信赖度,不利于节能家电的长远发展。

  监管、处罚力度欠缺所致

  据了解,早在2005年我国就开始实施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中指出,我国能效标识采用“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运行模式。即生产厂家自行递送样本选择第三方机构检测,而由于第三方机构往往也大都是企业,导致能效标识检测完全变成了企业的“自检”。

  “正是因为国家在家电能效等级检测方面没有严格的标准,使得‘能效虚标’问题普遍。”陆刃波表示。家电世界网总编辑陈礼明也表示,由于检测没有硬性的规定,导致企业间检测的标准不统一,加上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差异,往往导致一些一级能效家电节能水平不及二级能效家电。

  对于家电行业能效等级虚标和骗补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因利益而起。记者走访卖场时也发现,同类型的产品,不管是空调还是冰箱等,其一级能效产品与二级能效产品价格存在明显的断层,往往同类型、同尺寸的一级能效产品要比二级产品价格高出500-1000元。

  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表示,正是因为一级能效的家电产品往往要比二三级能效家电产品价格高出一大截,所以一些企业弄虚作假,弄一些虚标,以此来提高产品价格,同时还是一种吸引消费者的手段。陈礼明对此表示认同,一些企业可能还出于企业品牌形象的考虑,因为企业的一级能效产品多,会从侧面传达出一种企业技术水平强的信号。

  “国家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陆刃波表示,现在国家对于节能产品的能效等级都是通过抽查的方式进行检验。这样一来,肯定无法兼顾整个市场,导致一些漏网之鱼。而按照《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对于能效等级标识造假者,往往是责令其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效标识,最严重的也不过处以1万元罚款,这与“造假”获得的利润相比,可谓微不足道。

  任敏琪认为,节能家电属于新兴家电产品,市场普及度还不高,家电公司对能效标识的标准有一定差异,是造成市场混乱局面的主因。此外,国家对于节能家电的物价监管制度尚未完善,使不良商家有机可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